看完台大學生自殺的新聞,我想起自己人生第一次有輕生的念頭,是在小學三年級。當年學校福利社就能買到的10元小刀,是我第一個嘗試的工具,我拿它來劃破我的手腕。
當我看見銳利的刀尖割破皮膚流出鮮血時,
我真的覺得好害怕,而且我超怕痛,
最後只好作罷。
當年八歲的我發現:
我想死,但卻沒有勇氣。
我想了很久,有沒有什麼比較不痛的自殺方式呢? 例如說:「包著厚棉被從頂樓往下跳」之類的。
現在想來好蠢啊,
沒辦法,八歲的我想像力有限。
我最後把這件事情寫在學校的週記作業裡,
後來被老師抓去問話。
老師問我為什麼想自殺?
我說因為我才小學三年級,家裡卻要我寫四年級五年級的習題,寫錯還會被打被罵,我覺得好害怕。
「要是我死了,就可以不用再寫五年級的講義了。」我說。
老師聽完後哈哈大笑。
也許在她看來,八歲的小孩說想自殺很可笑。
或許她只覺得,只是小屁孩不想寫作業的無病呻吟罷了。
後來老師還在全班面前朗讀我的週記。
導致往後同學只要看到我,就會調侃我說:
「齁~~拜託~~不要自殺齁」
「欸妳又想自殺囉?」
「妳不會連這樣都想去死吧?」
唉。
最終,我三年級發出的求救訊號,
沒有被家庭、也沒有被學校老師接住,
還因此被同儕嘲笑。
接住我的,只有怕痛的生物本能而已。
但那些活著的痛苦,
已經遠大於怕痛生物本能的人,
也還是有的,而且很多很多。
於是,
社會才有那麼多憾事的發生⋯
/
台灣的教育太過追求「成績」、「天才」。
父母輩、師長輩之間又充斥著比較風氣,孩子、學生,就成為首當其衝被拿來競爭的工具。
眾多學生都承受著名為「愛你」、「這都是為你好」的壓力而喘不過氣,難以表達自己的痛苦。
即便說出口,也會被大大地貼上「抗壓力很差」的水果標籤。
/
希望這樣一則讓人悲傷的新聞播報後,
能讓多一點的台灣父母、師長反思。
愛面子沒有錯,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沒有錯。
但也別忘記,
在用「自己的方式」愛孩子時,
也要用「孩子能接受」的方式,
讓孩子確確實實感受到「愛」呀。
This is #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2020.11.14 22:31